“毕业” or “辍学”

今天北京的沙尘暴真是几年难得一遇,我也怀着平静的心情去公司(就叫做公司A吧)走完最后的离职流程。整个流程持续了两周的事件,最后从公司带走的是一台联想ThinkPad、一台显示器还有一连串可能会被渐渐忘却也不知从何说起的回忆。如果把离职比作“毕业”,我更想把我的这次经历比作“辍学”。我想从头开始,稍微回忆一下博客消失的这一段时间的经历。

入职——象牙塔里的百草书屋

抛开面试过程不谈,加入公司A是在2017年年底,当时还没毕业就借着实习名义“杀”过去了。领完电脑去找工位时,同事把领导旁边一个放电脑杂物位置腾挪了出来。这就是我这3年所在工位最初的模样,左边是我的直属领导,右边是我的小组长。

这里先介绍一下组织架构,整个三级部门在直属领导下又划分出来一个虚拟部门,我们向项目组长汇报,项目组长再向直属领导汇报。项目组和项目组之间的交集很少。

就这样我在一个项目组里定居了下来,这个项目组负责项目B,算是一个内部的核心项目。虽然整个三级部门人员流动频繁,但是项目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。现在细想一下,要不是大老板想出了一个拓宽业务方向的战略,我可能会成为项目组的关门弟子了,毕竟前两年一直没有新人加入。

奋斗——亦真亦幻的终点线

我负责的项目算是一个比较核心的项目,经历了三个大版本的迭代更新,现在是已经是第四个版本了。刚来的时候还是3个版本并行,2号版本面临下线的时期。项目核心功能是进行定时执行,虽然功能不是很复杂,但是从中延伸出来的上层应用却是呈“指数”增长。前期平台为了扩大影响力,承接了很多不属于核心功能的开发和维护工作,这也为后续的迁移工作埋下了伏笔。

17年初第四版立项并开发,当时还是使用的比较流行的Bootstrap和Spring3作为底层,虽然在现在看来比较“落后”。第四版平台处于上升期,由于需要跟第三版平台的功能对齐,于是平台从不缺功能和需求的开发工作。我也是借着这个契机将平台和业务逐渐熟练起来。

虽然平台不是很完美,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,并看着平台渐渐完善的感觉充实而又美好。期间同事一起去参加了一个分享会,也从开源上找到了平台的一些灵感,恍惚一瞬间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。

工作和生活——天平的失衡

随着对业务和平台的熟悉程度的增加,我的工作也从开发往运维倾斜,就是俗话说的开发运维。基本上的状态是,上午在群里解决用户遇到的使用上的问题,下午进行需求确认,晚上开发需求。

生活上与同事的代沟比较大,虽然离一旬还远,但是关注的内容就天差地别了。房子?车子?罚单?基金?孩子?我的心里就是这些都是啥。。。每天的乐趣也就是找几个要好的同时一起吐槽吐槽工作,畅想一下未来项目的发展,还有便利蜂有什么打折。

期间也离开了不少同事,也经历了角色改组。感觉再也见不到了,但是还是从心里为他们能有更好的未来而高兴。这么说起来,在公司里找“同好”还是比较困难的。我至今没找到一起玩Switch的同事,虽然安利了好几次,却没有被我生动的描述所打动。我完全不适合做推销(雾。

平时没事喜欢刷刷微博,看到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总想试试。比如我发现上线的时候没有changelog,我就自己维护,感谢测试同学给予的鼓励,但到最后还是没有了。好多“小玩具”就这样没有人在乎于是就没了,有一些还是保留下来了,比如mapstruct、lombok、git rebase等等。项目上的话语权也比较小,这可能与小组的结构有关,提过几个方向虽然大家觉得还不错,但是没有得到领导的响应,一直准备着也没有等到将“幻想”变为现实的一天。项目参与度越来越高,但是认同感和归属感却于日递减。

离职前兆——恶魔的低语

听到过一句话感觉很有道理,一个人在公司留下的资本是“钱”“事”“人”,要留下至少要有两项看起来还不错。我自认为坚持5年应该没什么问题,然而去年下半年却是全面崩盘的一年。

20年下半年在保平台稳定的前提下,启动了一个战略性的项目——xxxxxx(六个字),这个项目由研发牵头,旨在建立一个类似于阿里dataworks的平台,将审批功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。但是这个项目却没有与其配合的底层实现,把其它各个项目的功能“缝合”到一起,就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项目。

我自然也是反对的一方,我的理由是平台业务乱,需要先规整,底层未配合,上层有些点落地难度大,技术栈落后,老代码难以承载新功能。产品经理侧也有反对的声音。虽然有反对,项目还是继续搞了起来。就这样一个组的人搞了半年,出来一个半成品,没有产品经理,被外面的人牵着鼻子走,需求改动频繁,项目上线推广分了三个阶段,战线拉长,推动困难,士气低落。最终项目推广只好被叫停。

在这期间项目组又走了一位“老人”,只剩下我和小组长。而新来的员工业务不熟悉,我就在帮新同事分析需求、分析系统、指导代码、应付六个字项目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耐心。小组长“荣升”管理层,半年内没有碰过核心代码,成了开会、需求、组会、催进度一条龙服务。那段时间的感觉就是,找不到目标找不到方向,每天在**的海洋里堆代码,没有价值。原项目停滞发展了六个月,有时候我就在想做什么不比做六个字的项目强,白白错过了一个相对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。最终我把这些事归因到了小组长身上。

同事J和同事L劝我,不要因为一个人就想不开,实在不行换个项目也行。但是真的感觉看到他就烦,也不知道如何面对。最终迎来了领导谈话。

谈话分了两次。上午领导先是举了个栗子说要跳出舒适圈?!!我比较蒙这是啥意思——赶人走?。然后询问了我原因,我说不喜欢六个字项目,因为ABCD,然后领导一一作了解释。晚上的时候我说原来的项目没有向着目标第一的方向发展,领导反驳说人员少、上层压力大、任务重。我说想建立“前端共荣圈”整合前端资源,领导说给我个账号让我负责这阶段的招聘。跟领导谈话无非想确认自己的价值,还有今后项目发展的方向。果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。最后我的结论是“想出去看看”。

在1月份发表了“想出去看看”后,也没有一心扑到求职上,还是在按部就班的工作。谈话之前还发生了一件事,就是有一次晋升的机会没有给,当时的具体原因和判断逻辑已经不清楚了,后面给的原因也很难信服。总之,至此标志着“钱”“事”“人”的全面崩溃。

又过了两个月,转眼间来到了春天,虽然大家在微妙的平衡里度过,貌似没有人记得起这件事,但是有些事却又在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我。就仿佛一部好剧被剧透了一样,每一个需求,每一次反馈,都歪歪扭扭写着两个字——敷衍。这样的状态既占用公共资源,又使需求实现大打折扣,最终还是决定。。。

再会——无限远点的交织体

最终还是决定走了。。。提离职的那天,我想了好久如何表达,想想我为什么就不能理直气壮一些?——老子不干了?!!我没注意领导的表情,他只是说你想清楚了,现在走可就再也回不来了,还可能上“黑名单”。我最终还是没有将心里话说出来(其实也没什么心里话),只是狠狠的回复了个Y。“两周时间工作交接,好了就这样了”。

在回来的公交车上看着沙尘暴,突然有了一种释怀的感觉。我在群里发了个红包,“祝大家事业顺利”。就这样不辞而别,真是一个渣男的作风呀,我苦笑着。

两周的工作交接虽然工作轻松了不少,但就像一辆车的惯性,依旧的向前行驶。最后一个需求,一份交接文档,一份需求上线tips,提测,收拾工位,跟用户请个“长假”。你的话还是那么恶毒,但也无所谓了。没有告诉任何人,就像开始突然“杀”过来一样,我又突然“飞”走了。

回想这几年,感谢各位同事对我的包容,包容我的犯错,包容我的任性。这次的决定可能不是最好的决定,也可能是最坏的决定。

最后,江湖路远,各自珍重。